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法规 » 正文

《逻辑学》;存在论;第三篇:尺度

42023-10-01 07:53:52

黑格尔的《逻辑学》存在论相当于形而上学的本体论,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某个本原构成的,例如东方的金木水火土,西方也有类似的学说,近代哲学家认为是上帝,或者是某种强大的外界力量。黑格尔谢林等德国近代哲学家认为是绝对精神。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降临到世界,造就了万物,这个绝对精神就是古代希腊哲学家所说的“存

标签: sdf

黑格尔的《逻辑学》存在论相当于形而上学的本体论,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某个本原构成的,例如东方的金木水火土,西方也有类似的学说,近代哲学家认为是上帝,或者是某种强大的外界力量。黑格尔谢林等德国近代哲学家认为是绝对精神。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降临到世界,造就了万物,这个绝对精神就是古代希腊哲学家所说的“存在”。而《逻辑学》的存在论并不是直接陈述”存在“的,因为”存在“是不可言说的。黑格尔认为要想认知”存在“,也就是绝对精神,那就必须要从最基本的存在者开始,一直到最高最普遍的存在者,然后就能返回到”存在“了。而后来的现象学家却不认同,他们认为要想认知”存在“,就必须从最切近我们的存在者开始还原,而将那些普遍的存在者们搁置,就可以还原到最原始的”存在”。究竟哪种认识“存在”的道路正确呢?显然后来的现象学家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,因为胡塞尔发明的这种还原方法,到一定程度就陷入了无限倒退的境地,因为它陷入了“我”这个东西之中,也就是“唯我论”。经过海德格尔的改良,现象学才又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,但是它不再强调还原了,反而从“存在者”领域走上了"语言“道路,其实它走上的就是黑格尔的道路。这种转变用黑格尔的《逻辑学》来描述更加准确,那就是从我们最”贴近“的实在的事物转变成观念性的事物。例如,我们面前看见的一把椅子,转变成我们头脑中的”椅子“观念。

上一篇的“量是从实在性转向观念性的过渡,因为规定的直接性,也就是我们第一眼看见的东西太过于顽固,人们一般都会将它们当成是真实的东西,而不再作更深的追究了,所以,”量“的产生是对这种规定性的消解,也就是说这个规定性是有范围的,在这个范围内这个事物都是真实的,于是规定性就转变成了外在性,所以,事物就可以用定量的形式呈现,比如说河流就不用非得是这个河流,可以有很多河流,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。”量“的观念一经产生就转变为”定量”,因为量是自为存在,是理念性的概念,那么它在实在性事物转向观念性事物时,就会退化为观念性的东西。但是这种观念性的东西本质是理念性的东西,所以,定量很快就要朝向无限发展。定量的无限性其实就是某东西的界限,当定量达到了它的无限性时,它就用定量将定在重构了,也就是说它用量将质取代了。所以,任何一个定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者,而是在某个质的范围内的存在者,所以,定量的本质是定量的比例关系。比如当我们说一年级一班有30个人,因为单位是一个班。所以,它是30/1的关系。在这些比例关系中,代表质的总体的量,要和两个互相比例的量达到完全一致的关系,这个时候量就完全的取代了质,量就是质完全的否定。例如当我说25,我们就知道一定是5自身的比例关系,这个25就是质,而5*5就是与这个质完全一致的量。当质完全被量否定,那种直接的规定性就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某种定量,这个定量就是尺度。

尺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体,它既是规定性也是大小,也就是说尺度一开始是被规定的定量,例如一把尺子是10cm,那么这个尺度既是这个尺子也是10cm,这两者缺一不可。在之前我们知道,质与存在是直接同一的,有这个质就存在,没有就不存在,但是量是外在的,大一点小一点都是存在。但是在尺度里,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都是不可以的。所以,尺度一开始的时候就表现为特殊的量,就是代表某种质的定量。那么尺度就进一步成为特殊化的尺度,它可以外在的衡量其它的质。比如我们将1米作为尺度,然后就可以将其它的事物都按照这个标准量化。通过这种方式,尺度就成了两种质的比例关系,但是这种尺度只是外在的,这种被量化的质,如果脱离了这个比例关系,它们就不具有意义,也不具有定在,也就是说它们的意义是外在的赋予的。特殊化的尺度已经扬弃了质,它成为了和质具有同样意义的东西,但是它必须在这个比例关系里才有意义。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两种质,一种是量化的质,一种是直接的质,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感性认知和知性认知还没有分开,首先存在就在我们面前,同时又是我们的表象。所以,尺度就是两个质之间的关系。那么它们是什么关系呢?它们之间有一个恒定的指数。这个指数不会改变,否则感性认知和知性认知就产生偏差,我们看见的东西就不是我们表象的东西了,两者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指数。虽然这个指数是固定的,但是这里面的两个值却是发展着的,也就是说要么向感性认知多一点,要么向知性认知多一点,一方面多另一方面就减少,两者是反比例关系。黑格尔举了一个物理方面的例子,我们也可以举一个感性方面的例子,例如我们写字的时候,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个字就应该这么写,写了一会就觉得这个字好像不太对,也说不上来为什么,再写一会就非常的流畅了,根本就不会怀疑。因为字自在地就是尺度,但是我们在写的过程中,一方面这个字被量化了,一方面它的直接的质又在我面前,所以两者之间就发生了关联。这种运动又成为了自为存在那样的运动,即它的无限运动被包含在一个规定之内,所以,尺度最后就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某东西。

这个某东西不是定在的那个某东西,而是定量的某东西,即它里面的规定是定量。这样尺度就成了实在的尺度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。物质作为独立的尺度,与其它的物质处于一个比例关系中,因为它们都是量化的东西。所以,不同的物质就像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那样,它们的区别只是量的区别,所以尺度就进展到无尺度,不是区别的区别,也就说尺度的无限性。那么尺度的无限性会将尺度最后发展成一个统一体,这个统一体叫作绝对的无差别。

所谓绝对的无差别,就是所有独立的尺度,也就是物质,它们都是在同一个基底上面呈现出来的东西,这个基底是绝对的无差别的东西。所以,所有的物质都是在这个无差别的东西中被规定的,那么这些物质就只是由无差别之中的因素,总量就那么多,哪个因素多一点,另外的因素就少一点。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的“不增不减,无垢无净”这种状态。黑格尔的原文是这么说的:这个统一体于是被设定为规定活动的总体,与此同时,这个总体本身又被规定为无差别,因此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矛盾;就此而言,这个统一体必须被设定为一个自己扬弃着自己的矛盾;并且注定要成为一个自为存在着的独立东西,但这个独立东西的结果和真理不再仅仅是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,而是一个内在与自身的、否定的、绝对的统一体,而这就是本质。

绝对的无差别还属于存在论的范畴,因为”绝对的无差别”这种观念还只是一个外在的反思,而不是像本质论中的内在反思。存在论中的所有概念都是一种规定,外在的规定,还没有真正的成为“我”的概念,但是存在论中的概念和我的思维一样,其实也是精神性的东西,这样精神性的东西就从我们的外部进入到我们的思维中。那么在存在论中的所有规定都被扬弃了,扬弃为自我同一性的环节。我看到的东西和我想到的东西,是绝对的同一,因为绝对的无差别已经将所有的独立的尺度——物质都扬弃了,所以,我们看到的和我想到的,质的东西和量的东西,都属于同一个基底。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联系本站网管,谢谢。

合作